经济参考报:(桑百川)冲出迷雾 奋楫驭舟——博鳌亚洲论坛释放中国经济强音

新华社北京422日电 《经济参考报》422日刊发记者班娟娟、郭倩、汪子旭采写的文章《冲出迷雾 奋楫驭舟——博鳌亚洲论坛释放中国经济强音》。文章称,盛春四月,中国博鳌,海阔帆舞。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此。


当前,世纪疫情阴霾尚未散去,国际形势更趋严峻复杂,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乏力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如何应对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?如何拨开重重迷雾、穿越惊涛骇浪、稳驭经济航船?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经济的走向尤受关注。


420日至22日,为期三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成为各界观察中国经济脉动的重要窗口——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,中国改革创新发展的动能澎湃,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坚定,中国经济仍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。


不畏浮云遮望眼 稳中有进彰显韧性


当前,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。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,三个深刻揭示出大变局的演进。


环顾国际,世纪疫情冲击下,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20日发布20224月世界经济预测,将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均下调至3.6%


聚焦国内,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未改变。今年以来,中国经济稳步复苏。但进入3月,受到复杂国际环境以及国内多地散发疫情的影响,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势头承压。


全球经济复苏脆弱乏力,中国经济何去何从?如何拨开重重迷雾,看清中国经济走势?博鳌亚洲论坛上,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笃定之音不时传来。


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,中国在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,成为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以及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中坚力量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。


博鳌亚洲论坛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2年度报告》指出,面临全球疫情冲击,中国和东盟仍是亚太地区货物贸易两大中心,中国起到了维护区域贸易稳定的重要作用。


增长、就业、物价、国际收支等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;工业、投资、消费、进出口等数据保持较快增长……日前出炉的2022年中国经济首季成绩单显示,面临新的经济下行压力,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。


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.8%,快于去年四季度的4.0%,超出市场预期,总体表现稳健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,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、高新技术领域投资远高于GDP增长,对经济起到积极拉动效应。


实属不易,弥足珍贵。


从总量上,经济增长压力较大,但更要看到结构性增长的潜力空间。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,中国正处在结构转型升级的关节点,推进结构转型将跨越高质量发展的门槛。比如,2022年一季度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.2%,装备制造业增长8.1%,产业技术密集程度稳步提升,反映了产业结构转型的趋势。


经济结构优化的背后,是中国坚持创新驱动核心地位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。


全球创新中心正在向亚洲东移。中国的表现非常亮眼。中国是唯一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15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认为,中国的创新创造已经不再是一两个指标的上升,而表现在创新生态体系的所有链条和各个环节。


从数据看趋势,从趋势看大势,中国经济拥有足够的韧性和底气。


乱云飞渡仍从容 中国稳驭经济航船


不容忽视的是,今年以来,国际形势动荡不安,全球疫情扩散蔓延,地缘政治冲突加剧,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,国内疫情散发多发,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,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。


俄乌冲突影响下,发展与冲突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矛盾,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都面临风险挑战。全球滞胀风险加大,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带来更大挑战。对此,需要做好相关的底线准备,包括能源安全、粮食安全、科技安全等。迟福林表示。


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,政策举措靠前发力、适度加力,并积极谋划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;以稳就业、稳物价支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……围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,中国政府加强经济研判、把舵定向稳驭舟。


当前全球不少国家都在加息,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,但是中国经济体量巨大、内生性很强,外部资本流动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。只要宏观政策保持稳定性、连续性,中国经济将长期向好。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、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说。


放眼长远,深化改革开放、坚持创新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立足点。


迟福林指出,我国是一个经济转型大国,与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相联系的制度创新任务还相当艰巨。面对经济形势变化,政策调整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在政策调整同时,加大改革力度,加快高水平开放进程


他举例称,一季度我国与东盟进出口规模占与RCEP贸易伙伴外贸规模的47.2%,占比接近一半。全面落实RCEP措施,推动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和结构性改革,这不仅有利于应对短期经济压力,也有利于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。


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,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。


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释放了更多开放利好——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”“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”“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”“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”“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”……


要在要素开放的基础上,推动更高层次的制度型开放。博鳌亚洲论坛理事、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指出,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》(CPTPP)就属于这样一种高水平的开放,海南也在研究对标CPTPP中的一些规则,既有利于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发展,又有利于推进区域合作。


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。在网易有道CEO周枫看来,企业要想应对不确定性,必须紧握时代机遇竭尽全力支持创新。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需要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前沿领域,加大研发投入,锻造核心竞争力,同时也要重视企业间合作,以技术研发为桥梁,参与和助力国际创新合作和交流。


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引领向数字经济驱动加速演进,数字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。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对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踌躇满志,我们将不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学研联合创新力度。建设高速泛在的精品网络、形成天地一体的全业务能力、构建云网融合、绿色、安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,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。


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仍从容。不少与会人士表示,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更加积极,整体营商环境更加优化,新兴行业创新发展势头不减,将为中国经济破浪前行注入动力。


 风景这边仍好 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动能


越是困难时刻,越要坚定信心。不少与会人士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保持乐观。


投资增长拉动,再加上积极财政政策和相对稳健货币政策的配合,对企业纾困措施并举,未来中国经济有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增长。如果疫情可以得到尽快缓解,防控疫情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能够有机协调,中国经济的韧性将会进一步显现。桑百川表示。


不要低估中国经济韧劲和反弹的力量,以及中国企业对经济活力的推进作用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说。今年,宏观政策发力稳住基础设施投资、房地产和出口这三个传统增长支柱。同时,中国经济还有三个新的发力支柱,那就是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和内需消费。这六个支柱共同发力,中国经济反弹的空间和余地还是很大的。


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,一方面,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位于世界前列,硬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层出不穷,带动经济发展不断迭代升级,中国站到了全球国际经济技术创新前沿,也为高端制造、绿色发展创造更多发展空间。另一方面,中国仍是令全世界向往的消费市场,随着居民收入保持增长,中国的消费市场有望持续推动经济增长。


中国好,世界才更好。中国经济韧性强、潜力足、回旋余地广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,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,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。


亚洲2022年的经济增速预期高于世界经济平均水平,一方面,从历史上看亚洲经济增速就比其他地区要快,这种增长势头将保持惯性;另一方面,中国经济体量占整个亚洲的四成以上,领头作用非常明显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表示。


在战胜疫情和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,中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毕马威中国华南区咨询服务首席合伙人彭富强表示,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,推进可持续发展、科技创新产业转型、扩大开放、鼓励企业出海等措施,换挡调速为经济增添新的增长点。

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表示,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避免经济出现下滑并实现今年各项目标,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。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,有能力提供更多宏观政策支持,包括重点关注收入较低群体以提升消费水平。在此过程中,中国也在推动低碳发展,助力实现气候目标。


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!这样的共识也越来越多。


毕马威中国及亚太区主席陶匡淳表示,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推进自贸区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,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优化营商环境。开放的中国市场环境,稳定的政策支持,将为在华外资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。在华外资企业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,会进一步加大投资,与中国共同创造繁荣。


力量在凝聚,信心更坚定。透过博鳌亚洲论坛,中国正向世界发出笃定声音。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,但不能掀翻大海。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,大海依旧在那儿!(完)

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jjckb.cn/2022-04/22/c_1310567315.htm